问医生,享健康!
王俊先
副主任医师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
消化内科

医学博士,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(主持工作)。主要科研方向:药物性肝损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。先后在上海长海医院、安徽省立医院进修学习。从事临床工作25年,对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病例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。熟练胃肠镜检查、经胃肠镜下息肉电切、支架置入、EMR、ESD及ERCP胆管取石、胆管支架置入等技术,擅长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内镜下治疗,擅长非感染性肝病的诊治。发表论文十余篇,其中SCI论文3篇。...

擅长: 消化道疾病(包括肝胆胰)的诊治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胃痛时能否吃鸡蛋?

  胃痛时能否吃鸡蛋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胃痛原因、鸡蛋烹饪方式、消化能力、过敏情况、病情严重程度等。   1.胃痛原因:不同病因导致的胃痛,对吃鸡蛋的反应不同。若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,适量吃些鸡蛋,补充蛋白质等营养,或许不会加重症状;但若是胃溃疡、胃炎等疾病引发的胃痛,在发作期,鸡蛋中的蛋白质可能增加胃肠负担,不利于病情恢复。   2.鸡蛋烹饪方式:烹饪方式不同,鸡蛋的消化难度也有差异。水煮蛋相对容易消化,胃痛不太严重时可少量食用;煎蛋则比较油腻,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,胃痛时不宜食用。   3.消化能力:每个人的消化能力有别。消化能力较好者,胃痛时少量吃鸡蛋,身体或许能承受;而消化能力弱的人,即使是少量鸡蛋,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,加重胃痛。   4.过敏情况:若本身对鸡蛋过敏,无论是否胃痛,都不能吃鸡蛋,否则会引发过敏反应,加重身体不适。   5.病情严重程度:胃痛症状较轻时,适当吃点鸡蛋补充营养是可行的;但如果胃痛剧烈,甚至伴有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此时应禁食,待症状缓解后,再考虑是否吃鸡蛋。   6.药物相互作用:胃痛时可能正在服用药物,某些药物可能与鸡蛋中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加重不适。比如,服用抗生素时,鸡蛋中的钙、镁等矿物质可能与药物结合,降低药物疗效。所以,在服药期间吃鸡蛋需谨慎。   胃痛时能否吃鸡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。要根据胃痛原因、鸡蛋烹饪方式、个人消化能力、过敏情况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,谨慎决定是否食用鸡蛋。若胃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。...

2025-04-28 14:04:58 2522次浏览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肚脐周围按痛发硬,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

  缓解肚脐周围按痛发硬,可通过调整饮食、腹部按摩、适当运动、药物治疗、及时就医等方式。   1.调整饮食:肚脐周围按痛发硬可能与消化不良、肠道积气等有关。此时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食物,如辣椒、油炸食品、豆类等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如芹菜、香蕉等,保持大便通畅。规律进食,少食多餐,避免暴饮暴食。   2.腹部按摩:以肚脐为中心,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,每次按摩10-15分钟,每天可进行2-3次。这样能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排气,缓解腹部的胀痛和发硬症状。按摩时力度要适中,不宜过轻或过重。   3.适当运动: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胃肠蠕动,改善消化功能。可以选择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运动方式。饭后半小时适当散步,能促进食物消化。瑜伽中的一些特定体式,如猫牛式、仰卧屈膝收腹等,也对缓解腹部不适有帮助。   4.药物治疗:如果症状较为明显,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。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等,能促进胃肠蠕动,加快胃排空;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、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,可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肠道功能;消化酶制剂如复方消化酶胶囊、米曲菌胰酶片等,有助于消化食物。   5.及时就医:若肚脐周围按痛发硬的症状持续不缓解,或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血便等其他症状,可能是患有肠道疾病,如肠梗阻、阑尾炎、肠炎等。此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,进行相关检查,如腹部超声、CT、血常规、大便常规等,以明确病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   肚脐周围按痛发硬会给身体带来不适,通过调整饮食、腹部按摩、适当运动、合理用药等方法,通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。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,必须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...

2025-04-15 11:40:19 3365次浏览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运动能缓解急性肠胃炎疼痛吗

  运动缓解急性肠胃炎疼痛的真相涉及促进胃肠蠕动、改善血液循环、调节神经功能、增强免疫力、分散注意力等方面。   1.促进胃肠蠕动:适当运动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,加快食物的消化和排空,减少食物在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,从而减轻胃肠道的负担,缓解因食物积滞引起的疼痛。例如散步等轻度运动,能让胃肠更有规律地蠕动。   2.改善血液循环:运动能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,包括胃肠道的血液循环。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为胃肠道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,有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,减轻炎症反应,进而缓解疼痛。比如慢跑,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。   3.调节神经功能:运动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,使神经系统更加稳定。对于急性肠胃炎患者,神经系统的稳定有助于缓解胃肠道的痉挛,减轻疼痛症状。像瑜伽这类运动,注重身心的调节,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。   4.增强免疫力:适度运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,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。在急性肠胃炎发作时,较强的免疫力有助于身体更快地清除病原体,减轻炎症,缓解疼痛。例如游泳,长期坚持可增强身体免疫力。   5.分散注意力:当进行运动时,注意力会从身体的疼痛上转移开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疼痛的感知。比如打羽毛球时,专注于运动本身,会觉得疼痛似乎没那么强烈了。   6.促进内啡肽分泌:运动还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,内啡肽具有类似天然镇痛剂的作用,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和放松感,帮助缓解疼痛。像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,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。   在治疗急性肠胃炎方面,除了适当运动,还可使用药物。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、蒙脱石散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,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。若症状严重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。   运动缓解急性肠胃炎疼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包括促进胃肠蠕动、改善血液循环、调节神经功能、增强免疫力、分散注意力以及促进内啡肽分泌等。不过,运动要适度,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在患病期间运动,严重患者还是要及时就医治疗。...

2025-04-10 13:37:44 3754次浏览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孩子胃痉挛,家长如何护理

  孩子胃痉挛时,家长可从调整饮食、腹部护理、观察病情并及时就医等方面进行护理,同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安抚和日常的生活管理。   1.调整饮食:孩子胃痉挛期间,饮食需清淡易消化,可选择小米粥、软面条、山药糊等食物,这些食物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,能减轻胃部负担。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如辣椒、油炸食品、冰淇淋等,此类食物会刺激胃黏膜,加重胃痉挛症状。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,避免一次进食过多,增加胃部消化压力。可适当给孩子喝温水,能缓解胃部肌肉紧张,减轻痉挛疼痛。   2.腹部护理:注意孩子腹部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,可给孩子穿肚兜或腹围,防止腹部受凉。当孩子胃痉挛发作时,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孩子腹部,温度以孩子能耐受为宜,热敷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,缓解胃痉挛。也可在医生指导下,以孩子肚脐为中心,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,促进肠胃蠕动,减轻疼痛。   3.观察病情并及时就医:密切观察孩子胃痉挛症状,如疼痛程度、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等。若孩子疼痛剧烈、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,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引起,需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。就诊时,详细向医生描述孩子症状及饮食情况,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。   4.情绪安抚:孩子胃痉挛时身体不适,容易产生焦虑、恐惧等不良情绪,家长要多陪伴孩子,通过讲故事、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,缓解不良情绪。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肠胃功能,稳定的情绪有助于缓解胃痉挛。   5.日常生活管理:保证孩子充足睡眠,良好的睡眠能促进身体恢复,增强免疫力。让孩子适当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等,可促进肠胃蠕动,增强肠胃功能,但要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。   孩子胃痉挛时,家长通过调整饮食、做好腹部护理、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就医,同时注重孩子情绪安抚和日常的生活管理,能有效缓解孩子胃痉挛症状,促进孩子身体恢复。若孩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。...

2025-04-10 13:36:02 1787次浏览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容易放屁是消化不良导致的吗

  容易放屁可能由饮食因素、肠道菌群失调、消化不良、胃肠道疾病、吞咽过多空气等引起。   1.饮食因素:食用过多产气食物,如豆类、洋葱、土豆、红薯、萝卜等,这些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,导致放屁增多。高淀粉类食物,像米饭、馒头等,在消化过程中也易产生气体。   2.肠道菌群失调:正常情况下,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保持平衡。当使用大量抗生素、饮食不规律、熬夜等,会破坏这种平衡,有害菌增多,发酵食物残渣产生气体,引起放屁频繁。   3.消化不良:胃肠蠕动减慢、消化酶分泌不足等,会使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,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,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。比如进食过快、暴饮暴食后,容易出现消化不良,进而导致放屁增多。   4.胃肠道疾病:患有胃炎、胃溃疡、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,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。炎症刺激肠道黏膜,导致肠道蠕动紊乱,气体产生和排出异常,出现放屁多的现象。   5.吞咽过多空气:吃饭时说话、狼吞虎咽、用吸管喝饮料等,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。这些空气在肠道内积聚,*终以放屁的形式排出体外。   针对容易放屁的情况,如果是饮食因素导致,可调整饮食结构,减少产气食物摄入。肠道菌群失调可补充益生菌,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、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、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,具体用药需遵医嘱。消化不良可服用健胃消食片、多酶片、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促进消化。若怀疑是胃肠道疾病引起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,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。   容易放屁受多种因素影响,通过了解这些原因,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。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,必要时合理用药,能有效减少放屁次数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痛、腹泻等其他不适,需及时就医。...

2025-03-31 13:55:15 4381次浏览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肚子里有气排不出来且特别疼该怎么办

  肚子里有气排不出来且特别疼,可能由饮食因素、消化不良、肠道菌群失调、肠梗阻、胃肠动力不足等引起,可通过调整饮食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等缓解。   1.饮食因素:进食过多易产气食物,如豆类、洋葱、土豆等,会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。应减少此类食物摄入,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等,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排气。同时,避免边吃饭边说话,防止过多空气进入胃肠道。   2.消化不良:胃肠蠕动减慢,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,发酵产生气体。可服用促胃肠动力药,如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、伊托必利等,增强胃肠蠕动,促进气体排出。也可服用消化酶制剂,如复方消化酶胶囊、米曲菌胰酶片等,帮助消化。   3.肠道菌群失调:有害菌大量繁殖,产生气体。可补充益生菌,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、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、酪酸梭菌活菌散等,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肠道功能。   4.肠梗阻: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,导致气体无法排出。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,如禁食、胃肠减压、补液等。完全性肠梗阻通常需要手术治疗。   5.胃肠动力不足:可进行腹部按摩,以肚脐为中心,顺时针方向按摩,每次10-15分钟,每天2-3次,促进胃肠蠕动。也可适当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等,增强胃肠动力。此外,还可采用针灸治疗,针刺足三里、中脘、天枢等穴位,调节胃肠功能。   肚子里有气排不出来且特别疼的原因多样,治疗方法也因病因不同而异。若症状较轻,可先通过调整饮食、腹部按摩等方法缓解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应及时就医,明确病因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。用药需遵医嘱。...

2025-03-28 13:23:47 1018次浏览

王俊先
王俊先副主任医师

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

六岁小孩口臭的原因是什么

  六岁小孩口臭可能由口腔卫生不佳、饮食因素、口腔疾病、消化系统问题、鼻腔及呼吸道疾病等因素引起。   1.口腔卫生不佳:小孩若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,食物残渣易残留在口腔内。这些残渣会被口腔内的细菌分解发酵,产生难闻气味,进而导致口臭。比如,晚上睡觉前不刷牙,经过一夜,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,口臭会更明显。   2.饮食因素:如果小孩经常食用大蒜、洋葱等气味浓烈的食物,这些食物的气味会残留在口腔中,引起口臭。此外,过度进食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,且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易造成消化不良,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过长,发酵产生异味,通过口腔散发出来。   3.口腔疾病: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。龋洞内容易残留食物,细菌在龋洞内繁殖,会产生腐败气味。牙龈炎也会导致口臭,牙龈发炎时,牙龈组织红肿、出血,细菌滋生,产生异味。此外,口腔溃疡时,溃疡面容易受到细菌感染,也会引发口臭。   4.消化系统问题:小孩胃肠功能较弱,若出现消化不良,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,在胃肠道内发酵产气,就会引起口臭。胃肠功能紊乱时,肠道蠕动异常,也会导致食物排空延迟,产生口臭。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小孩口臭,该细菌会在胃内产生尿素酶,分解尿素产生氨,从而引起口臭。   5.鼻腔及呼吸道疾病:鼻窦炎时,鼻窦内的分泌物会倒流至咽部,这些分泌物带有异味,会导致口臭。扁桃体炎患者,扁桃体内可能会有脓栓形成,也会产生口臭。此外,呼吸道感染时,痰液等分泌物在呼吸道内积聚,也可能引起口臭。   六岁小孩口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。家长应关注小孩的口腔卫生,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。若口臭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,应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的儿科、口腔科或消化内科等科室就诊,以明确病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...

2025-03-28 13:22:50 4017次浏览

123456...  910 末页

  • 推荐医院
  • 医院文章